用“绣花”功夫抓创建 在城市建设、精准扶贫方面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下“绣花”功夫。如今,溧水处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时间和节点,更需要多些“绣花”功夫,这既是对工作开展提出的更严要求,也是对工作成效定下的更高目标。“绣花”是个精细活,文明城市创建来不得半点马虎,对推进工作中的每个细节、每个重点,都应该细致对标找差、精心推进落实。从溧水目前情况看,部分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,背街小巷机动车违停、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也不少见,老旧小区成不文明行为高发地,说明我们的创建工作存在盲区和死角,在创建的细节上还不够完善,需要我们瞄准问题,持续用力,务必把工作做得细之又细、实之又实。 如果说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过程,那么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才是根本目的。溧水一方面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,靠制度管人、靠标准管事、靠责任督查;另一方面更要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,由自在主体变为自为主体,争当文明人,争做文明事,互相监督,抵制不文明行为,做到全民参与,人人受益。这是最有效、最节约的创建途径,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意义的最生动诠释。 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”如今,溧水创建文明城市,市测、国测在即,必须用更扎实的作风、更精细的举措,把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,才能交出文明城市创建的“好作品”。 ■本报编辑部 |